8月25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卒中救治专家李轶在抖音上自曝“我今年45岁,我天天治疗脑梗,最后我自己也得了脑梗”。
李医生晒出的磁共振报告显示,他确诊“双侧额叶及放射冠区腔隙性梗塞灶”,也就是“腔梗”,这属于脑梗死的一种,目前无症状,不需要治疗。
医生介绍,脑梗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血管狭窄、抽烟喝酒、肥胖、过劳等。李医生与网友互动时表示,他主要是因为过劳熬夜。
资料显示,脑梗属于脑卒中(俗称脑中风)的一种,脑卒中包括两种,一种是由血管堵塞引起,也就是脑梗死,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另一种是血管破裂所导致,称为出血性脑卒中。
脑梗是脑血管因为缺血缺氧而造成脑组织的坏死,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一般可以从饮食、运动、心理预防、疾病筛查等方面来进行预防。
1、饮食习惯调整:脑梗死一定程度上与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有较大关系,日常应以低盐、低油、低脂、低糖食物为主,有利于降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的发生率,从而起到预防脑梗死的作用。
2、适当运动:肥胖也是诱发脑梗死的因素之一,因此在调整饮食习惯、控制进食量的前提下,还应进行适当运动。
3、定期体检: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可以6-12个月检查一次,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尽早进行处理。
4、治疗高血压:如果本身患有高血压,会增加脑梗死出现的概率,需要遵医嘱服用相关药物控制血压。
5、治疗糖尿病:如果患者本身就存在糖尿病,出现脑梗死的可能性比较大,此时需要到医院积极治疗糖尿病,从而起到预防脑梗死发生的作用。
本文转载于快科技,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本站只做信息存储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展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1217266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ngfakeji.com/tech/95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