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草丛生、钢筋裸露的工地现场,曾承载中国第一高楼梦想的巨塔,在经历三次流拍后终迎转机。
7月21日,一份来自中信信托的受益人大会通知揭开深圳最大烂尾地标的命运转折:深圳龙岗区政府拟以68亿元收储世茂深港国际中心的12宗地块,为这座曾规划700米“中国第一高楼”的项目注入重生希望。
这一收储价格仅为世茂2017年拿地价239亿元的28%,不足原始地价的三分之一。
01 地标之殇:从云端跌入泥潭
站在深圳龙岗大运新城的荒草丛中,曾经悬挂的“世茂深港国际中心”招牌已被杂草掩盖。工地内,裸露的钢筋在南方潮湿空气中锈蚀,建到一半的公寓楼凝固在20层的高度。
这片沉寂的土地承载过深圳最宏大的梦想。2017年12月,世茂集团以239.43亿元天价竞得此地,创下深圳土地拍卖史上第二高总价纪录。规划显示,这里将崛起一座700米高的超级摩天大楼,超越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重塑“中国第一高楼”的纪录。
项目被定位为 “深港合作”标杆,规划建设深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青年创业中心、演艺中心等14种业态。总投资高达500亿元,是世茂集团的“天字一号工程”。2018年3月,项目在隆重的开工仪式中启动。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和一众重量级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2020年,为缓解资金压力,世茂引入中信信托发起87亿元信托计划。
02 政府收储:三折接盘与分期付款
2022年2月,危机爆发。中信信托宣布其中57亿元资金出现兑付困难,项目随之停工。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项目资产经历了两次司法拍卖的尴尬:2023年5月首次拍卖,130.44亿元起拍,无人问津;同年11月二次拍卖,价格降至104.35亿元,依然流拍。在资产处置陷入僵局之际,深圳龙岗区政府出手了。根据中信信托披露的收地化险方案:龙岗区龙城街道办事处和土地整备事务中心将以土地整备方式收回12宗地块,总补偿款68亿元(含1宗公益用地不予补偿)。补偿款将分三期支付:签署正式补偿协议后2个月内支付15%;半年内再支付35%;2027年1月31日前付清剩余50%。
这一方案正在等待中信信托投资人的投票表决,结果将于7月底揭晓。
03 利益博弈:世茂反击与投资人之忧
对于政府的收储方案,世茂集团并不买账。7月18日,该公司向信托投资人发出公开函,指出68亿元补偿款不足土地原值三分之一,且偿付周期过长。
世茂将矛头直指政府责任:“卖地方未能履约”*导致项目开发受阻。公司在函中透露,早在土地出让时,出让人未取得600米建设高度规划条件,至今主塔高度不明确。“项目虽获民航700米高度批复,却无法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世茂已于2024年9月就此提起行政诉讼,案件仍在审理中。
信托投资人同样陷入两难。一位深圳投资人坦言:“在深圳核心区且如此大规模的资产,不足3折的收储价格让自己难以抉择。”另有投资人正试图联合其他投资者投下反对票。
04 时代转折:摩天大楼热的退潮
深港国际中心的命运是中国摩天大楼热潮消退的缩影。近年来,多个城市的“第一高楼”项目或因限高被砍,或因资金问题停工。政策环境已发生根本变化。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住建部等部门规定: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
市场供求关系同样逆转。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革命影响,全球对高端写字楼需求减弱,写字楼空置率提升成为全球性问题。
深圳世茂深港国际中心原定于2025年7月竣工。如今,在工地荒草丛生的现实中,政府的收储行动为这个曾经的地标梦想提供了重生的可能。当68亿元收储方案最终落定,这块土地的命运将再次改写。
摩天大楼的退潮已成定局。随着中央“限高令”的严格执行,500米以上建筑已被禁止,250米以上高楼建设也受到严格限制。
深圳世茂深港国际中心的案例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终结。当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当城市发展从追求高度转向注重韧性,这场政府68亿收储行动不仅是一个项目的转折点,更成为中国城市建设回归理性的标志。
工地现场,与世茂地块紧邻的中海地产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这片曾被寄予“深圳东部新地标”厚望的土地,未来将书写怎样的新篇章,龙岗区政府的下一步规划成为关键。
本站通过AI自动登载部分优质内容,本文来自于头条号作者:ray先森,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供展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12172669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ngfakeji.com/tech/93227.html